宜家买的强化聚酰胺树脂锅铲炒菜融化了…吃完了才发现会有事吗?有没有毒啊?

栏目: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3-12-04 19:41:38   来源:环球体育app官方最新版

  至于尼龙一般都会采用尼龙66。尼龙6出口是不允许的,存在初级芳香胺超标的风险。尼龙66也偶有初级芳香胺(PAA)超标的可能。初级芳香胺是强致癌物,欧洲是有法规管控的,国内好像没有。

  一般尼龙铲的使用温度上限就150℃,或者特别是在油里很容易出现如题主图中的溶胀现象。超温使用的尼龙铲,也是有可能出现初级芳香胺的。

  一个材质是否安全,你们可以多去查看相关文献,即有实操性,也有权威性。当然可能很多人查不来,或者看不来,那么下面我带大家简单过一遍!

  如果你的家里有这种锅铲或者刀叉、食物夹,那么以后就不要再用了,因为可能会伤害你的肝脏和甲状腺。

  这种塑料用具的材质叫聚酰胺树脂 PA 也叫尼龙,由于重量轻、硬度适中、耐油、耐高温,且价格又很便宜,所以是深受欢迎的家用烹饪工具。

  但是在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Bfr 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据聚酰胺品种, PA 6 和 PA 66 会迁移出环状的单体和低聚物,跟烹煮的食物一起吃进肚子,会引起健康风险。

  其实不管是尼龙还是硅胶,起初都不是为在厨房使用而发明的,而是在工业领域。

  后来可能是被厨师发现,这东西耐磨耐油又耐温,很适合来制作厨房用品,然后就这样应用开了。

  那我们要了解这些用品的安全性,首先要从材料入手,聚酰胺树脂这样一种材料是由一个个的单体聚合而成。

  那如果单体之间的比例平衡,聚合反应也充分完成,那就是 100% 的完美。

  可是工业领域哪会又那么完美?就像我们点菜一样,有可能这个菜点多了一点,那个菜点少了一点。

  在生成物当中,除了最主要的 ABC(聚合物) 之外,通常还有单体A 、单体 B 或者说 AB、 BC 等等。

  那怎么办呢?科研人员就采用了一种叫毒性学关注阀值 ttc这样的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根据这个来评估出这些物资的健康危害。

  那当时评估的阈值是,对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而言,他每天最大的收入量是 90 微克。

  可是最近几年,科研人员发现,这些尼龙厨具当中这些单体和低聚物向食物迁移的数量和浓度比预期的要高得多。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Bfr在调查的 33 种尼龙产品中,10种产品迁移量高于阈值,接近了1/3。

  日本科研人员在当地的杂货店,购买了23样尼龙用品,测出了8种PA的环状单体和低聚物。

  而且在用品中具有一定的残留量,由于这些单体和低聚物,具有易溶胀的物性,所以非常容易迁移到含酒精的食物中。

  日本科研人员在当地的杂货店购买了 23 样尼龙用品,测出了 8 种 PA 的环状单体和低聚物,而且在用品中具有一定的残留量。

  研究试验显示,如果这一些产品只是单纯的跟皮肤接触,其实也还好,不会引起溴暴露。但是在模拟烹饪实验下,锅铲与热的食用油接触,观察到很高的溴含量。

  那除了这些环状的单体和低聚物之外,我在查询文献的时候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物资,那就是初级芳香胺PAA。

  尼龙烹饪工具是 PAA 最常见的来源。 PAA 它是一类化合物,不是一种化合物其中一些衍生物会产生过敏及一定的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时将其中一些归为 2B 类,也就是说可能对人类致癌,建议我们大家尽可能的避免食物与它接触。

  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食品安全有关部门,都很关注 PAA 向食物迁移的问题。

  在 2010 年到 2015 年之间,欧盟食品快速预警系统中创建的应急通知中,25%以上是关于 PAA 的。

  此外,挪威科研人员在黑色的尼龙厨具中检测到高浓度的苯胺,它主要作为染色剂存在器具中。

  那这个程度是什么程度呢?研究之后发现,把尼龙餐具放在沸水中煮 100 个小时,苯胺的浸出量就会抵达安全水平。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Bfr 给消费者的建议是最好能够降低尼龙跟食物的接触。

  特别是温度高于 70 度的情况下,比如说像热茶热咖啡,那烹饪就更不用说了,因为高温会大大促进这一小分子的溶出。

  仔细阅读了这些毒理性的研究文献,包括肾脏毒性、肝损害等等,这个研究对象基本上集中在动物,而且实验的用量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对我们人体的致病自然风险没那么大,当然了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我是觉得我们以前用过就算了,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再用了,更何况这类产品它的替代品也很多,像硅胶、木头的或竹制的等等。

  更多关于不粘锅锅铲的选购,这里不过多重复,你们可以看看下面整理好的文章!

  最后我可以自信的告诉你,厨房烹饪用具关注我就够了!因为厨具和电商选购,我很专业~